close

金石堂醫療保健 0~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:牙齒健康、咬合好,遠離腰痛、肥胖、失智、心臟病



金石堂醫療保健

0~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:牙齒健康、咬合好,遠離腰痛、肥胖、失智、心臟病





0~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:牙齒健康、咬合好,遠離腰痛、肥胖、失智、心臟病 評價



網友滿意度:



現在雖然醫療進步快

但很多文明病也持續的在發生

有許多醫療保健知識都在更新

小編現在也會多翻閱一些書

來了解更多的保健知識

吸收很多新的知識打破以往的迷思

現在有很多書會提到

飲食調整、運動、按摩、保健常識等

大家可以多多閱讀唷

小編今天要分享最近看到的書↓↓↓

0~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:牙齒健康、咬合好,遠離腰痛、肥胖、失智、心臟病

這本小編是在金石堂看到的

裡面有豐富的健康觀念

多閱讀多收穫唷

推薦給你們~

大家如果對 0~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:牙齒健康、咬合好,遠離腰痛、肥胖、失智、心臟病

有興趣的話

可以參考看看唷

下面有折價卷傳送門

話不多說快去逛逛買好書吧





小鴨 金石堂購物折價券傳送門

0~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:牙齒健康、咬合好,遠離腰痛、肥胖、失智、心臟病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



四季養生飲食祕方-食療圖鑑(16)







豆療:婦女病、三高、皮膚病、水腫、骨質疏鬆、衰老症…通通有解!素食者最佳選擇!家常必備最強養生食材!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






  • 《0~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:牙齒健康、咬合好,遠離腰痛、肥胖、失智、心臟病》



    你以為牙齒鬆動不打緊?掉一顆牙沒關係?錯了!




    牙齒是孩子聰明學習、大人健康長壽的關鍵








    口腔的神經連結大腦,吃進食物時,唇齒協調咀嚼吞嚥,牙周膜會連結神經,刺激大腦的血液循環和反射,跟學習、記憶、運動、新陳代謝、免疫力,甚至跟外貌都大有關係。








    因為失去牙齒而無法好好咀嚼的人,容易出現身體不適,如常見的耳鳴、肩膀痠痛和失眠,孩童會出現運動障礙、學習力差的情況,成人容易有三高、肥胖等代謝症候群的困擾,甚至提高心臟病、癌症、腦栓塞,以及長者失智的機率。








    口腔清潔、咀嚼訓練、整治假牙,嚼出幸福人生




    好好清潔牙齒,防止疾病敲門,利用正確的咬合關係充分咀嚼的人,可以常保青春。老人家若能利用假牙好好咀嚼,不僅能活化大腦,更能減少生命中不健康的日子,打造可以笑、可以咬,健口長壽的活力人生。








    精采內容




    ●刷牙能幫助兒童預防流感




    ●蛀牙多的孩子,容易賴床、無精打采




    ●每一口飯都咬30下,可甩開肥胖




    ●改善咬合不正,揪出腰痠背痛、老人臉的兇手




    ●臥床、坐輪椅的長者調整假牙、訓練咀嚼後,竟能自己行走




    ●睡覺時應戴著全口假牙,預防跌倒




    ●健康的牙齒愈多,醫療花費愈少、愈長壽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誠摯推薦

      林懷民│雲門舞集創辦人

      陳藹玲│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

      王署君│陽明大學醫學系系主任、北榮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

      黃明裕│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特照委員會主委

      蔡恒惠│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、兒童牙科暨口腔衛生學系教授

      黃瑽寧│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

      謝德璋│台灣銀髮族總會理事長

      王尹琦│蘋果vs西打雙胞胎媽媽、人氣親子粉絲團版主

  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    林懷民(雲門舞集創辦人)

      友人心臟出問題,診斷是牙周病闖的禍。另一位免疫力失調,查了許久,結論是咬合不良。牙齒是維繫身體健康的重要器官,除了講究「明眸皓齒」,要注意的事還真多,敷衍刷牙後患無窮!這本日本牙科專家根據大量臨床案例寫就的「救命書」,深入淺出,要言不煩,讀完收穫很大,也嚇出一身冷汗!高度推薦給關心父母,孩子,以及自身健康的朋友們。

      王署君(陽明大學醫學系系主任、北榮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)

      這本書提供了預防失智症的新武器,那就是「健康的咬合」!下次看牙醫時,我將會更肅然起敬,因為保護大腦、遠離失智,也要靠他們呢!

      黃明裕(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特照委員會主委)

      我們深知口腔健康對於身體健康的重要,尤其是高齡長者。以營養與運動為主要訴求,提高老人咀嚼機能,縮短不健康的壽命,讓老人活得久、活得健康,將是未來老人政策主要的訴求。

      蔡恒惠(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、兒童牙科暨口腔衛生學系教授)

      世衛組織以「口腔健康為全身健康之本」為口號,提醒世人口腔疾病和全身健康息息相關,不應僅被視為「局部的小問題」。若能藉由正確的口腔評估及有效的口腔照護,能降低感染的發生,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
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作者介紹





      日本顎咬合學會

      1982年由保母須彌也先生設立,以牙科醫療的根本「咬合」為中心,由?復、牙周、矯正、保存、兒童、口腔外科和高齡牙醫學等各專門領域的臨床醫師、牙科技工師和口腔衛生師所組成的學術團體。

      截至2013年4月有8003名會員,是日本規模最大的臨床醫師的學會。以推動臨床實踐為基礎的顎咬合學相關領域研究,透過其進步與發展來提升牙科醫學、醫療的水準,並且為國民的健康與福祉做出貢獻。







    • 譯者介紹





      中華民國顎咬合學會

      「顎咬合學」是治療生物性咀嚼系統的科學,涵蓋口腔系統的形態解剖、組織、生理、病理和醫療,特別是上、下顎與牙齒和體內其他系統生態上的關係。國際顎咬合學會於1964年成立,台灣受美日新思維之影響於1981年1月由王敦正、林崇民與林明杰醫師等發起成立台北顎咬合研究會,並於1982年加入國際顎咬合學會,1984年正式立案成立中華民國顎咬合學會,是台灣最早的牙科專科醫學會。

      學會追求的是牙科臨床和基礎醫學最高極限的實踐,為成就完美和諧的顎顏面口腔系統,也倡議多元專科領域的綜合診斷、整體治療的牙科醫療形態,以口腔為單位,達到全人完美的平衡為目標。同時滿足了整體健康形態、機能的和諧,進而開創樂觀進取的人生觀;近年則試行醫科牙科團隊醫療以解決少子、超高齡化社會趨勢造成的照護問題。



















    0~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:牙齒健康、咬合好,遠離腰痛、肥胖、失智、心臟病-目錄導覽說明





    • 推薦序

      一本深入淺出的「救命書」/ 林懷民

      改善咬合,遠離失智 / 王署君

      快樂邁向台灣健康高齡社會 / 黃明裕

      期盼口腔衛生師的立法來提升國民生活品質,減少醫療負擔 / 蔡恒惠

      導讀

      咬合咀嚼是長壽社會品質的根源/林崇民

      序章

      「咬」是邁向健康的第一步

      口腔的生活習慣病:咀嚼症候群

      日本顎咬合學會以「健口長壽」為目標

      第1章牙周病菌正侵蝕著你的身體

      超過八成的成年人「已罹患或即將罹患牙周病」

      選擇刷牙,還是死亡?

      無法進行口腔清潔的地震災區,吸入性肺炎病例遽增

      曾罹患牙周病或有牙周病的人,致癌風險上升14%

      重度牙周病患者的心臟病風險高4.5倍

      糖尿病和牙周病有密切關係

      罹患牙周病的孕婦早產機率高7倍

      牙周病會誘發風濕性關節炎

      鈣質不足會同時罹患骨質疏鬆症和牙周病

      和牙周病一樣可怕的「根尖病變」

      【專欄】口腔內會形成的癌症

      第2章透過口腔保健找回身體健康

      治療牙周病讓肝功能指數恢復正常

      利用專門器材進行口腔照護「PMTC」

      附供水、吸水功能的電動牙刷

      口腔衛生師扮演的角色

      重度牙周病需做「翻瓣手術」

      吸入性肺炎在兩年內減少40%

      流行性感冒罹病率銳減至十分之一

      刷牙可幫助兒童預防流感

      【專欄】口腔內繁殖的滑溜「生物膜」

      第3章「無法咬」「不願咬」會招來疾病

      七十歲族群中咀嚼良好者未達60%

      推行「健康日本二一」,強調咀嚼力

      無法使用吸管、無法吹熄蠟燭的兒童

      咀嚼力不佳,會增加失智風險

      快速進食和單獨進食帶來的咀嚼危機

      因時代而異的咀嚼次數和用餐時間

      成年人也要實踐的「確實咀嚼的十項建議」

      單獨進食的壓力為咬合咀嚼帶來不良影響

      咬合不正導致肩膀痠痛、腰痛、失眠和憂鬱症

      齒列不正的兒童容易感染病毒?

      咬三十下,不易罹患代謝症候群

      即使沒有牙齒,利用假牙咬就不容易失智

      裝上假牙,跌倒的風險減半

      改善咀嚼功能,醫療費可減至五分之一

      殘存齒多,醫療費就少

      【專欄】「5701」的喬治?華盛頓

      第4章「能咬的假牙」讓人找回活力

      吃一口咀嚼三十下的106歲人瑞

      恐怖!鼻胃管灌食造成乾口症

      唾液能消滅致癌物質的毒素

      點滴無法充分供應高齡者所需的「白蛋白」

      咀嚼會增加高齡者的腦部血流量

      咀嚼的刺激如何抵達腦部?

      咀嚼可改善呼吸功能

      高齡者吃「粗茶淡飯」會縮短壽命

      配合患者咀嚼能力的「美味照護餐點」

      裝上假牙後,不再需要氧氣罩,體重也增加11公斤

      以醫療訓練用口香糖「DAY-UP」治好了失智症

      藉由咀嚼訓練降低需要照護程度

      臥病在床的腦栓塞病人透過口腔復健找回說話能力

      口香糖訓練後,病患拿掉胃瘻管並找回記憶

      【專欄】你的唾液年齡是幾歲?

      第5章咬合能改變人生

      哺乳方式影響成年後的口腔狀況

      為達成「8020」的「30?60?1200」

      用「上唇」攝取離乳食品

      咀嚼力差的兒童「嘴巴會開開的」,容易罹患牙周病

      經常咀嚼的幼稚園生有良好的計算能力

      蛀牙多的兒童,視力容易變差

      長崎縣小學實施的「健口教育」

      透過口腔體操,將口呼吸改為鼻呼吸

      改善咬合,治好臉部歪斜

      【專欄】60年前探討咀嚼和智力關係的大實驗

      第6章人工植牙、假牙不比天生的牙齒差

      全口假牙的咀嚼能力比健康的牙齒更好?

      新技術使人工植牙、假牙和自然的牙齒一樣好

      牙科技工師透過製作贋復裝置來拯救病患

      乳牙銀行能讓牙齒再生嗎?

      【專欄】上野動物園的驢子裝上假牙後重現活力

      【專欄】日本最古老的木製全口假牙

      終章牙科醫療能改善國民健康

      大家來縮短「生命中不健康的壽命」

      不用心的對症治療使臨終醫療費高達九千億日圓

      朝醫科、牙科和照護人員密切合作的團隊醫療前進



















    【推薦序1】一本深入淺出的「救命書」林懷民(雲門舞集創辦人)

    友人心臟出問題,診斷是牙周病闖的禍。另一位免疫力失調,查了許久,結論是咬合不良。牙齒是維繫身體健康的重要器官,除了講究「明眸皓齒」,要注意的事還真多,敷衍刷牙後患無窮!這本日本牙科專家根據大量臨床案例寫就的「救命書」,深入淺出,要言不煩,讀完收穫很大,也嚇出一身冷汗!高度推薦給關心父母,孩子,以及自身健康的朋友們。

    【推薦序2】改善咬合,遠離失智

    /王署君(陽明大學醫學系系主任、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)

   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,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比例大幅攀升,其中最讓人害怕的就是失智症,根據台灣最新的流行病學研究報告發現,65歲以上的老年人,患有失智症的比例高達8.04四%,85歲以上更超過20%。目前全台失智症人口估計約有20萬人,除了患者本身,這些家庭更面臨沉重的醫療與照顧負擔。

    現今對失智症並沒有令人滿意的特效藥,預防失智症或延緩失智症成了當務之急,尤其現在台灣地區的醫療進步,活到八十幾歲幾乎沒有什麼問題。這本由日本顎咬合學會授權中華民國顎咬合學會委由天下雜誌群《康健雜誌》出版的新書《0~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:牙齒健康、咬合好,遠離腰痛、肥胖、失智、心臟病》中提到,在日本完成的一個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,發現老年人的缺牙、牙周病和咬合不佳,會增加失智症的比例高達兩倍。

    幸運的是,若這些老年人的牙疾經過治療,裝上合適的假牙,恢復咬合功能後,不僅美觀、心情變好,失智症也會進步。書中還簡介幾位活生生的案例,讓讀者更能了解,這些生硬的科學數據後的真實個案。

    為什麼這麼神奇呢?牙齒咬合如何與失智症產生關聯?作者們提出一些科學研究加以佐證,如咬合與「大腦皮質」和「海馬迴」的密切關係。這兩個大腦組織其實就是人腦用來思考與記憶的中樞。另外,治療牙周病同時也能有效減少身體的發炎反應,促進身體健康與大腦功能,不容小覷。

    本書的編排很特別,數據與實例並陳,且在章節最後都有小結提醒,將一些重要的內容重新溫習一次,可以加深讀者印象,是很貼心的設計。

    面臨高齡社會的來臨,預防失智症已刻不容緩。較有科學證據的方法包括規律的運動、參與社交活動與簡單清淡的地中海飲食。另外,最近「咖哩」也很夯。而這本書還提供了另一項新的武器,那就是「健康的咬合」!下次看牙醫時,我將會更肅然起敬,因為保護大腦、遠離失智,也要靠他們呢!

    【推薦序3】快樂邁向台灣健康高齡社會

    /黃明裕(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特照委員會主委)

    台灣目前有281萬老年人口,佔總人口數的12%,預計到2018年,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14%,邁入高齡社會。而老年人口當中,因為失智、失能而需要長期照顧的比例,依據內政部的普查保守估計約17%,也就是到2018年,台灣需要長期照顧的高齡長者約有40多萬人,再加上非老年而需要長期照顧的人口,約是老年的十分之一,總共約有50多萬需要長期照顧人口。

    ¢良好的咀嚼能力能活化腦部

    我們深知口腔健康對於身體健康的重要,尤其是高齡長者。希望長者們都能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,能夠充分咀嚼。良好的咀嚼能力能夠活化腦部功能、降低酸化壓力(抗氧化,reduce stress-induced oxidative stress)、減緩壓力、減少肥胖、控制血糖、預防生活習慣病(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症等)及癌症。健康的牙齒也能提升高齡長者的自信,增強社會的參與,充實自立生活。

    因此,如何促進高齡長者的口腔健康一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!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在2006年成立身心障礙者口腔照顧委員會,並在2011年更名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委員會,主要就是針對高齡長者及身心障礙者(簡稱特照者)的口腔照顧而成立。主要是配合政府政策,在預防保健、疾病醫療及口腔機能回復作整體規劃,如下說明:

    ¢一、口腔預防保健方面

    成立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指導員合格認證制度,提供特照者的家屬及照顧者接受口腔照顧教育訓練,成為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指導員。將口腔照顧重要的觀念帶入社會福利機構,並且要求口腔照護支持服務(牙菌斑指數及牙齦健康指數)及50:1的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指導員比例等列入機構評鑑指標,確實保障特照者的口腔健康受到重視。從2006年開始接受國健局(現今國健署)委託計劃,共訓練了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指導員1962人,若以2018年50餘萬特照者人口推估,約需1萬餘名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指導員,目前看來明顯不足!

    日本在口腔照護這塊領域,特別設置齒科衛生士這項專門人員,針對機構及社區家庭內的高齡長者,在介護保險內提供定期訪視跟定期口腔清潔的服務,這項措施提高了高齡長者的口腔健康,降低疾病的產生,提高生活的品質,值得未來台灣實施長期照顧保險的參考。

    另外,每年都會舉辦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日觀摩活動及學術討論會,做為各機構推廣成果的展示與經驗交換的平台,提供實務經驗交流與豐富知識技能的機會。

    ¢二、口腔疾病醫療方面

    需要口腔特殊照顧者都有接受醫療的困難,主要原因大致有:

    1. 身體狀況不佳、罹患全身系統性疾病,增加口腔醫療的困難。尤其高齡長者由於老化及身體反應及防護能力皆不佳,治療更是困難。

    2. 智能障礙者或失智者,溝通表達能力差,配合度也不佳。對於口腔照顧認識不足,以致口腔狀況不佳,口腔疾病嚴重,使治療更困難。

    3. 特照者常常因為身體因素(移動不易),距離太遠、醫療資源不足或者經濟因素,常造成就醫困難。

    針對這些問題,首先是舉辦醫療從事人員(牙醫師及助理)專業的訓練,尤其是在醫療安全方面,針對特照者的全身性狀況,提供術前、術中以及術後的治療指引。針對醫療資源不足,衛生褔利部在全國設置七家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示範中心,並且在全國25家地區醫院開設特別門診。另外健保署自2002年開始,實施全民健康保險牙醫特殊醫療服務計劃,鼓勵牙醫師參與計劃,服務更多的特照者。自2011年發展在宅醫療,主要對象是針對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個案,因為個案挑選及行政審查流程不夠便利,加上就診規定太不合理(規定診療必須間隔三個月),導致成效不如預期。

    反觀日本在宅醫療只要就醫移動不易的個案提出申請,就能提供在宅醫療服務;平時定期訪視診療,有緊急醫療需求時,可以適時提供醫療服務,完全依特照者需求考量。這點台灣值得檢討改善,以符合特照者平等的就醫權利。另外對於機構內提供醫療服務,自2008年開始在身心障礙福利機構(2011年擴充到特殊教育學校)設立口腔醫療服務團定點,定期的醫療服務,目前已經發展到101家。至於社會老人福利機構預定於今(2015)年,首先由衛生福利部立的全國六家老人福利機構開始設立醫療團據點,提供居住長者完善的口腔照顧及醫療服務。期盼不久的將來,能夠擴充到全國稍具規模的社團法人老人機構,服務更多的長者。

    ¢三、回復口腔機能

    日本從1987年推行8020運動以來,明顯高齡長者的平均存留牙齒數目增加。另外根據日本齒科醫師公會的統計數字,全國各都道府縣所有65歲以上高齡長者,依牙齒數目分為五個族群(5顆以下、10顆以下、15顆以下、20顆以下及20顆以上),比較當年度醫療費用的平均耗用值,5顆以下族群大概是20顆以上族群的1.5倍。

    其他研究也發現,牙齒數目與平均壽命、吸入性肺炎、心血管疾病相關。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,台灣65歲以上老人,齲齒盛行率89.36%,齲齒指數(DMFT)15.70,平均剩餘齒數14.36顆,全口無牙率13.3%。如何提高口腔機能,對特照者應該是相當重要的課題。

    台北市政府從2000年開始首次針對低收入老免費製作假牙,這項政策目前已經擴展至全國多個縣市,造福不少老人。只可惜沒有針對這項福利政策,設計政策實施前後的老人使用滿意度?老人口腔狀況與身體健康及生活相關的研究?做為今後政策擬定的參考。

    日本是世界平均老人壽命最高國家,但是







    momo購物網折價券









    ?牙齒健康、咬合好,是孩童聰明學習的關鍵
    讓孩子用「上唇」攝取離乳食品,練習咬的動作
    「咬」的基礎在約2~3歲時逐漸成型。開始的時間點是斷奶期。此時期重要的是上口唇,也就是上唇。增田院長是經驗豐富的兒童牙科專科醫師,他表示,在吃離乳食品的孩童,可分為能巧妙運用上唇進食的孩童,和做不到的孩童。
    增田院長說,「在斷奶期,重要的是嘴唇,尤其是上唇。幼兒的『咬』,並不是在口中咬,而是用嘴唇捉著咬。然後,利用前牙和後牙咬到軟之後,再吞下去。因此,餵離乳食品時,很重要的是要一邊注意上唇一邊餵。要促使幼兒用上唇去捕捉食物。重點是,給食物時不可放入口腔深處。」
    餵離乳食品時,重要的是要意識到「『咬』和『吃』始於嘴唇」。用湯匙餵離乳食品時,要從下方拿到嘴邊,放在下唇上。讓幼兒用上唇捕捉含住,然後慢慢抽走湯匙。要注意不要放入口腔深處,也不要自上唇這一側放入。
    另外,為了鍛鍊嘴唇,必須從小多練習舔和啃的動作。幼兒藉由咬和吸吮,將感覺傳達到腦部來學習。據增田院長說,聽說有孩童因為無法順利學會那種感覺,所以上唇不會動。上唇和腦部是直接相連的,刻意鍛鍊很重要。
    停止餵食可鍛鍊嘴唇的離乳食品在一歲到一歲半時,這個時期很重要的是,要確實做到讓孩童「用手抓著吃」。
    增田院長說,「用手吃東西,能讓孩童牢牢記住一口的份量或食物的感覺。我想拜託各位母親,請不要認為『食物被弄得亂七八糟的、好髒』,要堅定地讓孩子用手抓著吃。」
    嬰兒期的咬合咀嚼需閉上嘴唇、好好咬;在斷奶期鍛鍊嘴唇,則嬰兒期的咬合咀嚼就會發展得很順利。

    咀嚼力差的兒童「嘴巴會開開的」,容易罹患牙周病
    若未能充分學會用嘴唇捕食的機能,舌頭或咀嚼肌也會受到影響。在乳牙萌發完成期(乳齒列期),頭部的側頭肌特別發達。此外,口唇周圍的肌肉、臉頰的肌肉,以及嚥下去時的上咽縮肌,全部都連在一起。這些肌肉發育得好,咀嚼功能就會很協調。這也會影響到顎部的形狀、大小和平衡。上唇的訓練要在三歲前進行,不然,不太容易學會。還有,進食的姿勢也很重要。進食時若撐著手肘且身體前傾,或者腳晃來晃去,是無法好好咀嚼的。
    經過這些訓練之後,4~5歲時嘴巴周圍會比較緊實,然後臉型逐漸成形。
    那麼,什麼是不自然的咬法呢?根據昭和大學小兒齒科學井上美津子教授等專家所言,一快,二進食時常喝水(用水沖下去),三用單側咬。
    除此之外,咀嚼的節奏也很重要。好的咬法,是閉上嘴巴並有節奏地咬,而不自然的咬法則是張著嘴巴且節奏紊亂。而且,喝東西時,頦(下唇下方的肌肉)是緊張的。當嘴巴周圍的動作奇怪時,舌頭的動作也很怪。
    另一方面,咀嚼肌群較弱的孩童,其上口唇易呈富士山形狀、嘴巴開開的、而且嘴巴周圍多半鬆垮。一旦「嘴巴開開的」,不只會影響到咀嚼功能,也會變成口呼吸。若長期如此,恆牙長齊時,會引發牙齦炎和牙周病。重要的是要能夠確實閉上嘴巴,用鼻子呼吸。
    這個時期之所以採用不自然的咬法,理由包括蛀牙、咬合異常、舌頭異常、吸手指等習慣,以及骨骼異常、鼻疾、扁桃腺肥大、外傷、生活環境等,其中又以蛀牙最常見。有蛀牙就無法正確咀嚼。不是能吃就好,為了能夠確實咀嚼,很重要的是不要產生蛀牙。

    三歲前零蛀牙,為咀嚼力打基礎
    蛀牙多的孩童,容易無精打采、缺乏幹勁。有一位三歲小女孩,因蛀牙而失去前牙。她無法用嘴唇順利進食。她不是用嘴唇去抓食物,而是整顆頭往前探,試著去吃。她無法做出細微的嘴唇動作,也無法吹熄燭火。由於沒有前牙,她也無法清楚發音。
    增田院長在原本是前牙的地方裝上兒童假牙,並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咀嚼訓練,例如嘴唇按摩、發母音、尤其是噘嘴發「嗚」的聲音、用嘴唇夾住薄的東西並確實閉上嘴巴咀嚼、









    編/譯者:中華民國顎咬合學會
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規格:平裝
    分級:普級
    開數:25開15*21cm
    頁數:224

    出版地:台灣













    商品訊息簡述:








    • 作者:日本顎咬合學會

      追蹤







    • 譯者:中華民國顎咬合學會








    • 出版社:天下生活

      出版社追蹤

      功能說明





    • 出版日:2015/10/26








    • ISBN:9789570388664




  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






    0~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:牙齒健康、咬合好,遠離腰痛、肥胖、失智、心臟病


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onzalsm41ie6 的頭像
    gonzalsm41ie6

    曹千水的血拼手札

    gonzalsm41ie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